您的位置: 首页 >家庭教育>亲子教育>详细内容

亲子教育

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2-25 16:17:1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心理断乳期: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,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。从12岁左右开始,孩子们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脱开,一直到20岁前后完成。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摆脱父母监督,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为“心理断乳期”。

青春期“大动荡”说:斯坦利.霍尔(Granville Stanley Hall)认为,遗传决定的生理因素引起心理反应,认为青春期是人的一个动荡的过渡阶段。“大动荡”阶段是一个充满犹豫不决和相互矛盾情绪的阶段,这些是不可避免和完全正常的。他列举了青春期12种对立的情绪,如:在精力旺盛之后,接着是无精打采和疲劳厌恶;尽情欢歌笑语继以烦躁消沉和忧郁厌世;自我中心、虚荣自负和谦卑、羞辱、扭捏相交织;想与世隔绝却又纠缠于恋爱和友情;有时敏感温和有时又麻木和残酷无情;向往偶像和权威却又有反权威的激进等等。他认为,人的一些原始冲动在童年时如果没有得到表达,就会带入成年期。因此他鼓励父母和老师创设情境,使孩子的冲动得以表达。

一、青春期孩子常见问题及家长应对策略

(一)逆反心理严重

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,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。孩子进入青春期时,通常容易产生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。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,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,甚至产生抵触、不顺从的情绪。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。逆反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,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。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,发展下去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。所以,我们在教育时,应该做到以下几点:

⒈将心比心,相互理解。

叛逆是孩子青春期常见的表现,父母要将心比心,学会理解孩子。心理上产生共鸣了,才能逐渐的相互理解,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。亲子关系融洽了,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不那么强烈了。

⒉保持冷静,从容应对。

当孩子极度叛逆,与父母产生矛盾时,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,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,待自己情绪平静后,再与孩子交流。冷静、理智才能有效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;急躁、粗暴只会适得其反,更加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。

⒊沟通交流,征求意见。

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,这样才能加深亲子之间的理解与信任,进而缓解孩子的逆叛心理。如家庭中要作某些决定,不妨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,这样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信任,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民主和谐。

(二)过于关注个人形象

孩子进入青春期,面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。这时候,很多家长会发现,原先衣服拖拖拉拉、头发乱七八糟的儿子也开始在书包里装小镜子、小梳子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同时还开始挑剔衣服的质料、款式等。这是一种表现自我、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行为,说明孩子开始关注个人形象了。如果家长能够理智对待,正确引导,使之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,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,积极对待学习和生活。

⒈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美

⑴标新立异不是美。

这一时期部分孩子喜欢装扮特殊,标新立异,最明显的表现是:有些男孩子喜欢染黄发、穿奇装,以示“潇洒”;有些女孩子喜欢描眉毛、涂眼影,以示“漂亮”……其实,青春期孩子的装扮特殊不外乎是想证明“我敢你不敢”“我有个性”。他们外表上的标新立异,其实是寻找自我的过程。家长不要随意批判孩子的审美观点,更不要过度放大问题。要引导孩子思考,让孩子逐渐认识到,标新立异不一定是美,反而有可能带来麻烦。家长应当启发孩子根据自身的情况穿着打扮,找到适合自己的美。

⑵追求名牌不是美

有些孩子为了追求外表美,往往要求家长买一些名牌服饰来装扮自己,以满足自己的爱美之心。针对这一现象,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,可以有爱美之心,但不可有虚荣之意;其次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劳,了解家庭的收入情况,让孩子知道自己家庭有没有名牌消费的实力;再次要让孩子明白,名牌不一定适合自己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只有讲清名牌和美之间的关系,孩子在美的认识上,才会少一些盲目,多一些理性。

⑶玩帅耍酷不是美

受一些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,部分初二孩子喜欢玩帅耍酷。为显摆自己,这些孩子经常顶撞师长、旷课迟到、抽烟喝酒,破坏公物、欺负弱小、聚众打斗……他们认为自由自在、不受纪律约束,才是美和酷的体现。针对这种情况,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明白:只有那些与自己的年龄相称、身份相符,且与时代合拍、学校要求相协调的行为,才是真正的美。那些违反校纪校规、扰乱社会秩序的玩帅装酷不是美。

⒉引导孩子提升美的内涵
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对于孩子爱美的天性,我们要注意保护。但在保护的同时,要注意引导他们明白一个人的外在美固然重要,但心灵美更重要。德国作家歌德曾说:“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,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。”所以,对于孩子爱美、爱打扮、甚至对化妆品感兴趣的事情,家长不必太过阻拦,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其他方面的美,如个性之美,思想之美,心灵之美……要让孩子明白,作为一名中学生,拥有整洁的仪表,文明的举止,纯洁的心灵,高尚的人格才是真正的美。

(三)异性同学交往不当

中学时期,由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日渐成熟,异性同学之间彼此渴望接近。男女生在一起学习、交往,双方有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,应该说是正常的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但部分孩子受一些媒体不良信息的影响,在与异性交往中,出现了所谓的“早恋”现象,他们写情书、约会,甚至有极个别的走向堕落和犯罪。因此,我们要重视对孩子异性交往的指导。

⒈引导孩子掌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原则

⑴健康文明的原则。异性同学之间说话要文明,切忌粗话、脏话;举止大方,不随意打闹;尊重对方,不拿对方开心取乐。

⑵选择适当场所与时间的原则。异性同学交往,不可在阴暗、偏僻的场所,而应在公共场所;不可在晚上单独交往;到异性家中,应得到家长准许,且不应停留过长时间。

⑶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则。男女之间本身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。若异性同学交往距离太近,容易出现性冲动,甚至越轨行为。因此,男女同学交往时,应注意保持一定距离。

⒉理性对待孩子的“早恋”迹象

⑴理解。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,站在孩子的角度,去理解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语和情感,不要轻易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。同时,家长也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,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理解、关心和爱护。

⑵尊重。要尊重孩子的人格、情感和隐私。对有“早恋”迹象的孩子,不能一味的指责打骂,更不能将问题扩大化,使孩子不能自容。家长要注意启发和保护孩子,让孩子学会自尊、自重和自爱。对于孩子的隐私,决不外泄和传播。

⑶引导。在对孩子“早恋”问题进行疏导时,要注意适度。家长应讲清利弊,引导孩子学会宣泄和转移;注意把握好教育的分寸,适可而止。此外,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,家长可以在书架上放几本关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书籍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