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家庭教育>亲子教育>详细内容

亲子教育

引导孩子迈好初中入学第一步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1-25 16:17:56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自跨进初中大门的第一天起,孩子就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、生活环境,由新鲜好奇渐而产生陌生茫然的感觉。此时的他们往往处在一个矛盾、无措的十字路口。那么,如何帮助孩子充满自信,勇于面对,脚踏实地处理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过渡,使孩子在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呢?

 一、了解初一学生生理、心理发展特点

⒈初一学生的生理特点

①男生的身体迅速增长和呈豆芽形体型;② 女生的身高发育减缓,体重、胸围迅速发育;③呼吸、消化和泌尿系统迅速发育;④心脏暂处缓慢发育时期;⑤神经系统机能迅速发育;⑥性器官和副性征迅速发育和发展;⑦骨骼组织与肌肉纤维以增长为主。

⒉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

①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。与小学生相比,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(12-15岁),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,身体机能逐步健全,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,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,有说明书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,抽象思维开始战胜优势。但是,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。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,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,他们在身体发育、知识经验、心理品质方面,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。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,有些学生“孩子气”很浓,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,缺乏思考,表达缺乏思想性。

②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。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,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,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,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。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,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,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。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,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,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,容易受外界影响。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,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,沮丧泄气;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,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。

③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。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,体力增强,精力旺盛,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,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,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,有了参与感,希望独立自主,摆脱成人对他们的“束缚”。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,坚持性、独立性还不够;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,在生活、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。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:“你不用管我了”,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,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。

④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。跨入初中,新学习环境、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,尤其是新的学科,如生物、地理、历史等,内容丰富多彩,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,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。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,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。但不久后,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。新的作息时间、校纪校规,小学的朋友因“时过境迁”而逐渐疏远,中学的老师不再象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、无微不至地关心;尤其是学科增多、复杂性增强,课时延长、考试增多,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。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。因此,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,他们在作文、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。

二、了解初中的学习特点

①学习内容逐步深化、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。进入中学以后,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,内容也逐步加深。语文、数学、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,由直观的、感性的、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、系统的知识体系,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;同时,物理、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,历史、地理、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。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,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,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加重了。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、思维能力的培养。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、原理等知识点外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。

②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。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,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,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,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。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,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;相反,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,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。一般来说,经过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,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,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。尤其到了初二年级,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,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,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,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,出现了学习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。

③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。进入初中以后,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,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,成绩往往每况愈下,到了初二,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学习“分化点”。初中阶段,课程设置增多,考试题目更为灵活,讲究活学活用,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就万事大吉的做法,要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,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以外,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,加深理解,拓宽知识面,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、独立性学习转变。另外,中学课程紧,内容多,学生在生活上必须有规律,要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。

三、学习相应的方法和策略。

⒈调整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态。

要想调整好孩子的心态,家长首先要保持心态平静。心理专家发现:开学恐惧已“传染”给家长,临近孩子开学,一些家长开始失眠、焦虑,甚至全身不舒服。他们担心孩子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,更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。家长们的这种表现,主要还是来自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对孩子学习的过分紧张。家长应该把开学的准备分散出去,该让孩子承担的就让孩子去做,不需要家长去操心的就别太放在心上心理专家提出:建议开学后,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调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①抓紧调整作息时间的 “生物钟”,坚决让孩子“倒时差”,不能心软,任其晚睡晚起;②以自己的曾经体会向孩子分析新学期的学习特点;③鼓励、倾听孩子对新学期作出计划;④共同讨论孩子、家长及家庭的学习计划,形成学习的家庭气氛;五是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有必要时进行心理 “补课”。

⒉要求孩子以新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。

古人云: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一个国家,因为有了各项法律法规才安定团结,和谐向上;一个社会,因为有了各项道德规范才井然有序;一个学校,因为有了严明纪律才能保障每个同学们的利益,才能形成良好校风、学风。在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张贴有《中学生守则》、《中学生行为规范》与《班级公约》。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以新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,从小事做起,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,严格要求自己。诚实守信、礼貌待人、遵章守纪、勤奋学习,争做班级的三好学生。

⒊引导孩子多与同学交往。

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做人,做一个受欢迎的人,做一个诚信、宽厚、包容、有责任感、助人为乐、顾全大局、谦逊礼让的人。其次要指导孩子在交往中注意技巧:整洁的仪表、风趣的语言、诚信的外露、个性的优势、人格的魅力等等那将会给人留下更深刻、更美好的印象,这种良好的印象为人际关系的建立创建了受人欢迎的起点。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,要学会沟通、学会倾听、学会赞美。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冲突和争执是很自然的,父母不应过多干预,要尽量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。通过独立解决冲突和争执,使他们学会协调、同情、忍让等处世技巧。

⒋坚持家校结合培育孩子。

家庭教育虽然是孩子成长的“第一课堂”,但孩子最终长大成人,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,大部分时间和主要阶段还是在学校这一“主战场”交互进行的。家长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,与班主任、课任老师密切交流,时刻保持对孩子学习兴趣、学习成绩、学习目的、学习难点、学习情绪等各种学习表现的动态关注、适时了解和准确掌握。要相信孩子的老师,也就是孩子的“第二父母”,会如亲骨肉般善待每一个学生,包括自己的孩子,会尽心尽责地关心每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;对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错误采取的一些批评与惩戒措施,和教学工作难免存在的一些不足与失误,不要过于惊讶,和采取过激的举动,要时刻牢记“父母的人格会影响孩子的人格,父母的举动恰是孩子的榜样”,因而,要以平常心对待,给予必要与充分的理解,协助校方抓好孩子的适时教育与教法改革等工作。要结合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,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,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培养学习兴趣,掌握学习方法,长抓不懈,使孩子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 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